政治關懷
瞎子領瞎子,一起跌到坑裏?

什麼是解盲?就是新藥在人體試驗階段,分組給新藥、其他藥或安慰劑,比較藥效結果。因顧慮醫生和病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先不讓病人(試驗者)知道用什麼藥,謂之「單盲」。如果醫生與病人都不知道用的是什麼藥就叫作「雙盲」,直到試驗期間結束,再把客觀結果公佈,就叫 “解盲”。
昨日(31日)指揮中心特別在記者會上,解釋國產疫苗與各大廠疫苗的殊同,要澄清國產疫苗的品質。總統蔡英文也承諾7月底會有1000萬劑的國產疫苗,但不論高端或聯亞,進度仍停留在二期試驗的分析階段,還沒有解盲成功,如何確定7月底即可出貨? 這不是矇著眼睛採購嗎?不多進口國際認證的疫苗,「瞎採購」還沒有解盲的疫苗,這不是瞎子領瞎子嗎?難道是要睹運氣嗎? 瞎子領瞎子,就怕屆時都跌到坑裏了。
高端疫苗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、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,日前在臉書粉專(感染症醫學會發炎人-黑傑克醫師)上特別澄清莫德納、輝瑞、AZ疫苗都有做三期人體試驗,莫德納、輝瑞及AZ疫苗在去年8月後就陸續開始做第三期人體試驗了,不過並非「做完」第三期試驗才上市,而是因應疫情急迫性,以期中報告審查並先行上市,所以才叫做「緊急授權(EUA)」,他也建議政府若今年要達成群體免疫,還是要多多進口歐美疫苗。
謝醫師是疫苗計畫的總主持人,他會比指揮中心不清楚疫苗研發的可行性嗎?
「怎麼會在11個臨床試驗主持人都還不知道解盲是否成功的情況下,政府就先下單500萬劑?」
謝思民表示,最快要等到6月底才會知道解盲結果。「11位醫學中心的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,對國產疫苗根本沒有所謂的 “有沒有信心”,一切都要讓科學數據說話。」
「如果解盲出來,疫苗是失敗的,這合約該怎麼辦?」
我祝福國內生技產業,也希望國產疫苗能成功,但現在這個時刻,多進口WHO認證的合格疫苗,才是面對疫情的正解。